博时投资部总经理李权胜认为,A股中长期的投资机会简单概括为“国家意志,以人为本”。
博时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李权胜认为,IPO重启对市场的影响相对偏乐观。
“IPO重启之后即伴随着规则的变化,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未来注册制实施的一个逐步试验的过程。”李权胜分析,此次重启IPO,监管层并非只是简单直接重启融资,而是考虑完善现行的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市值配售。“这就使得未来参与的资金必须要有持仓的要求”,相对于这一点,李权胜认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IPO重启对市场中短期的负面影响可能并不会很大。
至于A股中长期的投资机会,李权胜则简单概括为“国家意志,以人为本”。
首先是国家意志。“我们认为主要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国家未来集中投资的新兴战略行业,例如半导体、信息安全 、军工行业等,这些体现的是国家战略;当然环保行业在逻辑上也属于这个范畴。第二个层面则表现得更广泛,主要包括国企改革、生产要素改革,当然还有”一带一路“等,这些都是国家意志力的集中体现。”
其次是以人为本。李权胜认为,满足国民更好需求的核心是产品和服务,看是否注重以人为本。“我们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中产阶级的消费,除了常规高品质的日常消费外,目前中国老龄化问题趋向严重,服务、养老等行业未来的潜在需求及消费非常巨大;二是新兴的消费,指近年来兴起的相关消费及趋势,主要体现在文体传媒等领域。”李权胜分析认为,以目前90后的消费为例,他们的消费比较突出个性化,而且消费能力强。例如,90后会在社交网站重金购买虚拟道具,热衷追热门电视剧,愿意在视频网站通过付费获得服务。“这些消费方式的变化都是实实在在的,也许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看法,但是我们在投资上一定要学会去拥抱这种趋势。”
对于明年的市场,李权胜认为与今年四季度比较类似,即和收益较为均衡,有一定的绝对收益空间。“我们认为明年对收益率最大的正面刺激就是改革超预期,比如近期”十三五“规划内容公布及解读,我们认为这也是近期市场表现较好的原因之一;相反的,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则可能是未来一年投资中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对市场走势有一定负面影响。”
【拓展阅读】
国企改革成未来两年最确定投资主题
近两月内,三份国企改革文件,即顶层设计、混改意见和国资管理体制意见连续下发,足见高层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心和期盼。
11月4日,又一份国企改革配套文件下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
截至目前,国家已在两个月内连续下发三份国企改革文件,分别是顶层设计、混改意见和国资管理体制意见。内容丰富,方向明确,足可见高层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心和期盼。在A场上,国企改革仍是最近两年确定性最高的主题投资机会,值得多加关注。
未来两年
最确定投资主题
就在11月4日国企改革第二份配套文件出台当天,国企改革概念股表现抢眼,国睿科技、、深高速等10余只股票涨停,启源装备等多只涨幅超过8%。
其实,进入10月以来,国企改革概念股的表现虽有起伏,但向上格局未变。央企国资中的,10月以来股价强势,上涨了83%。另外,涨幅也达到80%。
就在昨日,央企国资改革板块集体大涨,、同方国芯等10只股票涨停,、等19家涨幅超过5%。
在地方国资改革中,上海、深圳作为排头兵,承担了先行先试的职责。A股市场上,相关股票的关注度颇高。9月11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的前一个交易日,上海国资改革板块整体大涨7.49%,、益民集团、陆家嘴等近20只股票涨停。
深圳国资改革中,除了遭到热炒的特力A,表现最佳的是深深宝A,10月以来的累计涨幅达到88%。此外,、深赛格、、深纺织A累计涨幅也超过了40%。有媒体报道称,深圳市国资委新一任主任高自民日前已正式到位,且明确了初步改革思路。深圳国资改革有望进一步加快推进。
安信证券分析师徐彪指出,国企改革将使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和盈利能力整体上得到提升,上市国企迎来估值与盈利的双击,相关股票将持续受到资金的追捧。徐彪认为,国企改革是未来两年A股市场上穿越牛熊的确定性最高的主题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以把握中央国企、省级国企和地方国企三条脉络,重点关注央企改革第二批试点名单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标的。
在资金方面,记者统计了去年12月成立的19只关于国企改革主题基金,总份额超过445亿份。其中,富国国企改革基金份额高达138亿份,富国国企改革A和富国国企改革B分别拥有40亿份;招商国企改革、长盛国企改革主题基金份额均超过30亿份。
此外,A股市场相关个股价格上涨的最大推动力无疑是政策。9月以来,国企改革政策密集出台,国企改革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
顶层设计
坚持市场化取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13日正式对外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此前长期争议的几个国企改革焦点问题,如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方面提出国企改革目标和举措。同时,《指导意见》首次表态鼓励整体上市,鼓励股权多元化、国企重组整合。
根据《指导意见》,国企分类改革思路明确,分为类和公益类,并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与此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另一大不同点是,资本市场将在此次国企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指导意见》指出,加大国企集团层面的公司制改革力度,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将允许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指导意见》最大的亮点是坚持市场化取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认为,《指导意见》从头到尾有一个主线,即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国企改革内涵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方向的前提下来推进,可见高层对于推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的决心。
中国社会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春学认为,即便是对公益类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强调“可以通过购买、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混改意见:
“清单之外皆可混”
国务院稍早印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作为国企改革顶层方案的首份配套细则,首次完整公布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负面清单”。
该文件要求,有效探索主业处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同时加强分类依法监管,规范营利模式。
“负面清单”是整个文件的核心内容,明确了需要国资独资或控股的几大领域,同时也说明了在负面清单之内的一些业务也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的。李锦认为,现在有了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可以理解为“清单之外皆可混”。李锦同时表示,负面清单的出台打开了民资在天然气、军工领域的市场空间,解决了市场最为关注的领域哪些可以混改的问题,民资和外资可以“对号入座”,寻找自己的投资点与经济增长点。
国资管理体制意见:
“管资产”到“管资本”
国务院最新一份国企改革配套文件亮点颇多,指导性更强。比如,文件首次明确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方式,主要通过划拨现有商业类国有企业的国有股权,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资组建,或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改组设立。有分析认为,这是对上海国资流动平台模式的借鉴与肯定,也可能是商业类国有企业未来的资本操作模式。
文件同时明确了国资监管机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的关系,监管机构对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监管机构依法落实国资投资运营公司董事会职权,投资运营公司对所出资企业以财务性持股为主或以战略性核心业务控股为主,重点关注国有资本流动和增值状况和所出资企业执行公司战略和资本回报状况。
李锦介绍,国家将在国企分类的基础上,系统性筹建多个国资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企改革重要平台。李锦认为,国资投资经营公司的设立意味着“淡马锡”式的国企改革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头戏,国资委角色将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过渡。(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