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银监会估算,2015年国内P2P业务规模有过万亿的潜力,P2P行业的爆发式增长看上去气势如虹,实际上对中国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很有限。
很多人还不知道,中国传统金融体系究竟由谁主导?
中国存量金融资产主要以银行为主,占有绝对优势。2014年央行数据显示,银行业存量资产仍占到金融业资产的90%以上,其中五大国有银行占银行业总资产43%。这显示中国仍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财政部与汇金公司两者,以绝对优势控制了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以第一大股东控制了交行、光大。这意味着中国金融资产中超过50%是由财政部和汇金公司联合控制的。
汇金公司原先由央行监管,现在转移为中投公司下属公司,中投的董事长均为财政部的副部长等,这意味着汇金与财政部为一致行动人,中央政府通过财政部直接控制着中国金融业的半壁江山。
众所周知,国内多数商业银行擅长做大生意,其业务流程和风控体系十分繁琐复杂,不适合中小民企、个体工商户等小客户。因为金融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不利于民间经济潜力的开发,政策面越来越关注“普惠金融”。
所谓普惠金融系统,是金融系统中除银行贷款之外的所有部分,包括信托,信托在2000年左右全国只有一万亿资产,现在到了十几万亿,其他像租赁公司、小贷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以及P2P公司等等,都被纳入“普惠金融”的视野。
可是,究竟普惠金融系统中的哪个部分能够异军突起,撼动传统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不合理的格局终究要发生改变。近年最引人关注的变化就是,P2P规模膨胀已开始对商业银行的资金业务造成冲击。
冲击从底层开始,尽管一开始并不明显。这很像电视剧《琅琊榜》中,一介江湖布衣只要策略得当、执行有力,足以撼动朝局。
《琅琊榜》讲述蒙冤独活的贵胄子弟梅长苏,十几年后已面目全非,以一个“黑社会老大”的身份,前往金陵辅佐自己的昔日好友靖王,以极为薄弱的基础,用尽权谋手段,击败太子和誉王,成为储君并为自己家族及其他受到牵连者翻案昭雪的故事。
P2P平台大多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从底层崛起的,它们基础薄弱,连最基本的“征信”环节也不得便利,大量P2P平台的数据未被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P2P行业本身数据“孤岛”林立,相关政府、企业之间的数据互不连通。
同样是从底层崛起,梅长苏靠权谋影响朝局,而P2P平台则要靠信用推动普惠金融,影响中国金融生态。在这方面,银谷财富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银谷基于“普惠金融”的理念,在P2P领域攻坚克难,将服务对象瞄准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只接受1-50万的小额借款。
银谷不设资金池,第三方管理用户资金,让用户资金放心安全有保障。此外,银谷设置“风险准备金”机制,针对发生逾期的借款人,由还款风险专用账户将当期所有违约借款人的全部逾期本息金额支付给出借人,大大降低了出借人资金风险。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